2017网络流行语大盘点: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网络梗386


2017年,互联网浪潮奔涌,涌现出一批批令人捧腹大笑、引人深思、甚至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网络流行语。这些流行语如同时代的缩影,记录着那一年我们共同经历的事件、情绪和文化现象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2017年那些风靡网络的流行语,重温那段充满欢笑与记忆的时光。

首先,不得不提的是“扎心了,老铁”。这个流行语在2017年达到巅峰,几乎渗透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。“扎心”形容一种深深的触动,让人感到心痛;“老铁”则指兄弟、朋友,带有东北方言的亲切感。两者结合,表达了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情感,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,无论是调侃朋友还是表达自身感受,都能轻松驾驭。它的流行,也体现了网络语言中地域文化融合的趋势。

紧接着,与“扎心了,老铁”相呼应的,是“皮一下很开心”。这个流行语充满了戏谑和调皮的意味,用来形容一种恶作剧或开玩笑的行为。它反映了年轻一代轻松、活泼的性格,也展现了网络环境下人们表达自我、释放情绪的方式。与其说它是一个流行语,不如说它是一种网络态度,一种轻松面对生活的心态。

此外,2017年还流行着一些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流行语。比如,“佛系”一词,迅速蹿红。它本是佛教用语,但在网络上演变成了一种淡泊名利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。这种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获得了不少人的共鸣,也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无奈和反思。“厉害了,我的哥”则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叹,语气夸张,充满了惊喜和钦佩之情,在当时许多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。

除了这些较为常见的流行语,还有一些更具时代特色和网络特质的表达方式。例如,“吃鸡”源自热门游戏《绝地求生》,迅速成为全民热词,不仅在游戏玩家中流行,也扩展到日常生活中,用来形容取得胜利或完成某项挑战。“尬舞”则指尴尬的跳舞,常常用来形容一些令人不适的舞蹈表演或行为,体现了网络语言中对社会现象的调侃和讽刺。“打call”源于日本偶像文化,在2017年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国内,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支持和喜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7年的一些流行语也与表情包密不可分。许多流行语的传播,都借助了生动形象的表情包,让表达更加生动有趣。例如,“小猪佩奇”这个卡通形象,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一系列表情包,成为了当年的网络红人,甚至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梗和段子。表情包的加入,让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更加高效和广泛。

总而言之,2017年的网络流行语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多元文化和社会氛围。它们不仅是简单的词汇,更是反映社会情绪、价值观和文化现象的缩影。回顾这些流行语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当时的网络氛围,更能从中体会到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。这些流行语,如同一个个时间胶囊,封存着我们共同的记忆,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从这些流行语中,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:对轻松娱乐的需求、对社会压力的反思、对新事物的快速接受能力以及对网络文化的融合。这些流行语的兴衰也展现了网络语言的动态性和短暂性,它们如同昙花一现,却又在短暂的辉煌中留下深刻的印记。 未来的网络流行语将会是什么样的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最后,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017年的一些其他流行语,比如“感觉身体被掏空”、“蓝瘦香菇”、“厉害了,word哥”等等,这些词语虽然现在已经不再频繁使用,但它们曾经的火热程度依然令人印象深刻。它们的存在,证明了网络流行语的快速更迭,同时也证明了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无限活力。

2025-05-16


上一篇:明星带你玩转网络流行语:从“YYDS”到“绝绝子”,解锁娱乐圈最新梗

下一篇:山竹:从水果到梗,一场网络流行语的演变